良好的信誉赢得了良好的口碑,夫妻俩把福万家流动餐厅经营得风生水起。“人品就是菜品,菜品也是人品,志伟和雅歌两口把生意都做到外县市了,有时候一天接七八家,几个村,几百桌,菜不好,人不好,生意能这么火吗!”嵩阳办事处玉皇庙村村民李某说,“俺家办事,提前就有几家流动餐厅介绍,俺谁都不用,就用志伟的流动餐厅!”
老家办喜事,专程从外地千里迢迢赶回来的王先生感慨道:出门在外几十年,最忘不掉的还是老家的油炸豆腐大锅菜,酸辣鸡蛋汤,这可是咱奶奶的味道,咱老娘的味道,咱老家的味道啊!
山村追梦,带领乡亲共同致富
福万家流动餐厅的服务员全部来自登封东华镇张家沟周边如赵沟、何门、石桥等周边村子的家庭妇女,年龄最大的60多岁,最小的30多岁,“虽然工作辛苦,但是在家门口有活儿干,有钱挣,怪好嘞!”赵桂菊已跟随福万家流动餐厅十年,今年63岁,家住登封市东华镇赵沟村,在没来福万家流动餐厅之前,赵桂菊一边操持家务,一边上地种田,农闲时在外面打零工,三九严寒,最早凌晨三点就得起床,“像我这种年纪还能在家门口挣钱,知足了。”
崔巧云今年54岁,登封市东华镇何门村人,“家里地里都干了,再跟着志伟挣点,比跑到城里打工风吹日晒自在。”
服务员都是家庭妇女,摘菜、洗菜、切菜、配菜个个轻驾就熟,开工前何雅歌会召集大家召开站前动员会,合理分工,统一指挥,紧张有序,有条不紊。崔志伟则和几个男厨师埋锅生火,炼油烧肉,剖鱼削鸭。统一色的红服装仿佛一簇簇流动的火焰,引来乡亲们啧啧称赞。
崔志伟告诉记者,前些年流动餐厅生意好,有时一天接七八家待客,基本上服务员一个月能挣一万左右。这两年受疫情影响,特别是今年疫情汛情接二连三,生意不好了,端盘的每个月能挣八千多,两个二厨师一天一人挣3百元。“只要我们坚持把菜做好,牌子不倒,有利没利常在行,困难都是暂时的。”崔志伟笑着说。
“一人富不算富,大家富才算富,志伟俺俩创业的目的就是带领乡亲们一块致富。”何雅歌堪称崔志伟的贤内助,也帮助崔志伟撑起福万家流动餐厅的半壁江山,农贸市场选食材,回家协助志伟安排菜单,联系各村服务员,里里外外,进进出出,兜兜转转,一丝不苟。
好评如潮,游走在乡村的美食
白手起家,创业艰辛,十年寒来暑往,十年春华秋实。崔志伟何雅歌夫妻俩携手带领一群家庭妇女,走出了山沟沟,开辟了新天地,创造了新生活,福万家流动餐厅飘逸着老家的味道,传承着永不消逝的乡愁,也赢得了来自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,本报记者采访中发布微信朋友圈,一是好评如潮,赞不绝口。
中新社记者李贵刚点赞说:“游走在乡村的美食。”
河南日报农村版记者杨利伟点赞说:“小山沟,大乡厨,吃到老家味道,留住你我乡愁!”
素有“登封赵忠祥”美誉的嵩山资深主持人任俊杰先生说:以创业带动就业志伟堪颂,用劳动创造幸福雅歌可嘉。待客地道家乡味,山村乡厨福万家!
登封作家王银贵说:“传承家宴文化,服务城乡家庭。”
中原农业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冯俊超说:“流动的农村宴席,传承了农村的风俗文化、延续了老家的人间烟火、留住了儿时记忆的味道。”
中牟二高校长孟冠军点赞说:“纵有回不去的故乡,却有留得住的味道。”
登封一公司负责人张三元先生点赞说:“这才是咱老百姓的餐桌,真正的乡土味道,好吃不贵,方便实惠。从根本上解决了咱老百姓办红白事待客。”
登封市农业局副局长何志明点赞说:小山沟,大厨艺,看到的是大宴席,吃到的是农家味,特别的菜香,让人久久回味!
在郑州工作的登封人景红晓先生点赞说:“白手起家,自主创业,带领乡亲们共同致富,助力乡村振兴,值得点赞!”
诗人田运魁写诗说:志伟/八零后的年轻人/一位地地道道的农民/没有什么高深的学问/就凭着自己厨艺的精真/心中装着父老乡亲/跑遍了登封周边的每个乡村/不求挣多大利润/能够带领更多的村民/让美好的希望永存/志伟/你无愧是一位新时代的好农民。
05-01 来源:未知
08-09 来源:未知
10-29 来源:郑州晚报
11-03 来源:未知
09-09 来源:未知
02-25 来源:法制与新闻
04-07 来源:未知
04-21 来源:未知